我國每年新增肝癌病人約有1萬人,而死於肝癌、慢性肝病、肝硬化的民眾也多達1萬2千人,肝癌高居2018年癌症發生率第5名及2020年癌症死亡率第2名,使得肝病堪稱為臺灣的國病,其中C肝的感染人數僅次於B型肝炎,成為國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號敵人。
遠離肝臟惡化三部曲 從預防C肝做起
C肝有沉默殺手之稱,其可怕之處在於有6至8成的初期感染者,會因無法自行清除病毒,而演變成慢性肝炎,使得肝臟健康逐漸惡化,最後可能導致肝臟嚴重受損、肝硬化或肝癌。加上受到感染的病人多數沒有明顯症狀,或是部分病人雖感到疲累、虛弱、腹部不適、沒胃口、體重減輕、輕微黃疸等,但因症狀不具特異性導致缺乏病識感,故而容易忽略積極就診治療的重要性。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表示,家中若有成員是因罹患肝癌而過世,經探究原因始知家人或自己罹患有C肝時,會對家庭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。
事實上,一般日常生活的接觸,像是一起進食、握手、擁抱、共用馬桶等,並不會感染C肝病毒(簡稱HCV),HCV是經由血液傳染的病毒,像是與他人共用遭HCV污染的針具、注射器或接受HCV污染的血液、血液製劑、使用滅菌不完全的器械用具等,均可能因而感染HCV,與C肝感染者發生無保護的性行為、共用沾血的個人衛生用品,以及C肝孕婦母子感染等也是可能的傳染途徑。
當知道HCV的傳染途徑後,其實是可以預防被傳染的。日常生活中能藉由以下方式預防,例如避免家人間共用刮鬍刀、牙刷、指甲剪、刮痧板等可能會沾染血液的個人衛生用品,不接受「無醫療執照」的人執行侵入性治療,例如臺語說的吊大筒(打點滴、打營養針)、鑲牙、放血、針灸、拔罐等治療,預防可能因器具未消毒滅菌而帶有HCV,避免在衛生水準較落後的國家接受未經病毒篩檢的血液或器官植入,對於計畫結婚生子的男女可先接受HCV篩檢,縱使有感染HCV,也可在懷孕前先治療消除HCV以避免垂直感染胎兒。此外,對於性行為對象非固定者,應在性行為時全程使用保險套以保護自己與伴侶。